close



有熟悉北京交通情況的台灣朋友笑言:“在北京打車是5台中美食個人招手1輛車停下;在台北打車是1個人招手5輛車停下。”雖然是玩笑話,但以在台北的打車經驗而言,在市區搭乘出租車的確很方便,也未遇到過拒載、繞路等不良行為,對乘客服務周到細致,電話約車也十分便利,隨叫隨到。

  而在便利的背後,是台灣尤其是台北市對出租車行之有效、不斷改進的管理辦法。

  “小黃”處處見“運將”很不錯

  出租車在台灣稱為“計程車”,因外觀一律漆為黃色,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小黃”,司機則被稱為“運將”。

  台北作為台灣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口稠密,商生巧克力業 發達,對外交流活躍。除了四通八達的捷運(地鐵)和公交車外,出租車是大眾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據台北市交通管理部門統計,截至2010年12月 底,260多萬人口的台北市擁有出租車30771輛,數量為全台第一。雖然這一數字低於最高峰時的39000多輛,但由於鄰近的新北市、基隆市、桃園縣的 出租車也大量進入台北市區“拉活”,因此相較於北京2000多萬人口只有不到7萬輛出租車,台北市出租車供應量充足,“打的”非常便利。

  台北出租車車型多為日系轎車,近年來普遍汰舊換新,車況良好。尤其是豐田“w ish”休旅車因為空間寬敞、便於加裝設備而備受青睞,是台北街頭漸成主流的出租車型號。由於悶熱天氣居多,台北的出租車司機為了給乘客提供舒適的環境, 更不會吝惜油耗,常常將空調溫度打到最低,令人有“不勝寒”之感。

  台灣電子產業發達,G PS導航儀、行車記錄器等車用電子設備層出不窮。出租車司機大多在駕駛台上自掏腰包安裝五花八門的電子設備,提供導航、聯絡、叫車等便捷服務,而且行車記錄器還可以避免遇到交通事故沒有證據。

  乘客想在車上看電視也不成問題。通過在副駕駛座椅後背上安裝的液晶電視,乘客可實時收看台灣幾家主要電視台的節目,而車門上的暗格裡還常常為外來游客 准備著台北地圖和游覽手冊。令人叫絕的是,一位司機大哥聽說的手機信號不好、上網不便,還打開自用的車載Wifi熱點,讓免費享用。

  由於是服務型行業,競爭壓力較大,親自體驗過部分計程車司機別出心裁地從細微處出發,提升服務品質,希望吸引更多客戶。例如,有的司機會在車內放上幾 枝鮮花,淡淡香氣彌漫在小小空間,讓乘客在沁人心脾的花香中享受一段快樂旅程;有的會在後座上貼心地放上干淨、可愛的抱枕,為陌生乘客帶去發自心底的關懷 與溫暖。

  坐上計程車,除了干淨的內飾,讓人印像最深的還有台灣特別的“計程車文化”。司機們彬彬有禮,詢問過目的地後會禮貌地提示乘客“請您系好安全帶”,不僅副駕駛位置要系安全帶,後座乘客也要系。而當乘客付清車資准備下車時,又會聽到一句充滿乳酪蛋糕濃濃“台味”的“謝謝”。一些熱情的出租車司機,還會不顧高齡幫助乘客搬運沉重的行李箱上下車,令人對其敬業精神更多了一分敬意。

  遇到大陸游客,台灣出租車司機們還會自發當起“觀光宣傳員”,擔負起行銷寶島旅游的重任。他們會熱情地推薦澎湖風景很棒、台中美食很多、九份小鎮也值得一去……

  此外,絕大多數台灣出租車司機都有良好的開車習慣,例如,當紅燈轉綠、前車起步較慢時,司機們極少會按喇叭催促;在轉彎兼直行道上,即使直行燈亮,前 方轉彎車輛擋住後車時,司機們也不會鳴喇叭提醒,而是打轉向燈設法並到其他車道。不過,偶爾也會遇到計程車車速較快的情況,頗有“打飛的”之感。

  良好的服務,熱情的態度,使得台北出租車的滿意度很高。在一家國際知名服務機構公布的2012年出租車服務調查中,以干淨度、司機對當地環境熟悉度、 安全性、出租車普及率等指標來評分,台北出租車服務位居全球第七。台北之外,台灣地區其他縣市的出租車供應量相對較少,但服務滿意度同樣很高。

  出租車司機工作辛苦收入不高

  出租車司機入行門檻低、技術含量不高、數量供大於求,加上捷運和公交系統日益便捷,出租車的競爭力越來越弱。近年來,產業外移嚴重,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台灣經濟不景氣,整體工資停漲,物價和失業率飆升。因此,出租車司機在台灣處於社會中下階層,收入下降。

  據2010年台灣有關方面公布的調查報告,台北市的出租車司機平均一個月工作27至28天,每天工作時數為10 。49個小時,空車時間約6。63個小時,平均每天載客15 。81趟,裡程為169公裡,司機營收平均每天2657元新台幣,約合人民幣570多元。

  熟識的一名台北出租車司機余先生,每天開車10個小時左右,每星期開6天。他覺得與20多年前相比,現在捷運等公共交通發達了,而計程車的數量又沒有限制,牌照便宜,導致從業人員過多,競爭激烈,工作普遍辛苦,他現在是“個人車行”,每月收入4萬元左右。

  在台北遇到的出租車司機8成以上是50歲以上的男性,60多歲滿頭白發的老者也不鮮見,在為填寫打車收據時,他們常常得帶上老花鏡仔細觀看收據才能填 妥。雖然他們在駕車技術、反應能力上不比年輕人差,但如果沒有年輕人的新鮮血液持續加入,台灣出租車行業的高質量服務還能持續多久令人擔憂。

  為何年輕人不願開出租車?一位老司機的答案是,在台北開出租車收入偏低,不足以讓年輕人養家糊口,而老年人大多是拿著退休金出來開出租,等於有兩份收 入。如今,台灣出租車司機的年齡限制不斷放寬,已逐步提升到68歲,以便吸引更多適齡司機加入。不過看著這麼多老年人駕車奔波在台北街頭,還是令人心中不 忍。

  管理有方確保行業良性發展

  台灣出租車行業的優良表現,除了司機的敬業精神,也與台灣交通主管部門的合理、積極管理有關。總結起來,台灣交通主管部門、台北市在出租車管理上主要有降低准入門檻、按需調整牌照管理和減少司機負擔等三方面的成功經驗。

  逐步降低行台中美食推薦業准入門檻

  台灣交通部門將出租車定位為費用較高、使用方便、到達目的地較快的交通工具,是私人與公共交通工具的一種重要補充,對出租車行業管理相當寬松。台灣的 出租車經營方式分為車行、運輸合作社和個人車行三種。想入行者,只要擁有職業駕照,沒有故意殺人、搶劫、綁架等犯罪記錄,在接受測驗與8小時講習、取得合 格成績單後,即可獲得執業登記。

  新入行司機一般通過車行或出租車合作社拿到牌照,並向車行或合作社繳納每月幾百元到一千多元新台幣不等的管理費。如果車子不是自己的,需要向車行租 車,那就要再額外交租車費。年滿30歲且有連續6年出租車行業執業經驗,無違規違法行為,就有資格申請個人牌照,成為“個人車行”,無需繳納管理費。

  車行是台灣最早的出租車經營形態,按車輛所有權又分為兩類:一是車行購車後雇佣駕駛人或租給駕駛人營運,前者稱為“車行車”,後者稱為“出租車”;另一類是“寄行車”,是由駕駛人自購車輛寄在車行的牌照下,這是車行中最常見的類型。

  因為爆發勞資剝削爭議,台灣交通部門於1995年又增加了出租車運輸合作社這種新的經營形態,由一批駕駛人共同組成合作組織,社員自行經營管理,車輛 產權為社員共有,駕駛人按月支付比車行低的管理費。社員離開後,空出的車額在3個月期限內由新社員遞補,逾期即注銷,牌照無法交易。與車行不同,司機在合 作社裡既是員工,也是老板,意見比較被重視,權益也更有保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生活點滴 的頭像
    生活點滴

    生活點滴

    生活點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