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魂”“收驚” 專家說有心理學依據
“娃嚇掉魂回來了。”“回來了。”在夜幕降臨收驚的時候,這樣的喊聲打破村莊的寧靜。悠長的余音響徹小村。這就是家鄉的一種習俗―――叫魂。
老家在河南西南部的一個偏僻村莊。早年人們的物質生活水收驚方法平低下,當誰家的孩子發燒頭痛一聲不吭的時候,大人們總是認為是受了驚嚇,魂兒離開了生病的人,只有台中南天宮通過把魂喚回來,孩子的病才會好。
叫魂是母親的專利,一般都在晚飯前後。叫魂前先上三炷香。香點燃之後就開始喊,喊的時候要帶上孩子的名字,如小名為狗娃的孩子就喊:“狗娃嚇掉魂回來了沒有?”狗娃媽門外喊,狗娃爹在睡房裡答“狗娃嚇掉魂回來了。”門外的人喊一聲,睡房的人應一腔,一般要喊上十數八腔。喊聲由低到高,悠揚高昂,顯示出父母對受驚嚇的孩子關切的心情。
長大後,我才知道叫魂屬於迷信,但值得稱道的是父母在束手無策的時候,通過叫魂來表達那種血肉相連的親情。
孩子受驚嚇後,即使大人不去叫,“魂”也不會掉,第二天或最多隔幾天,孩子自然會好。假如“魂”真掉了,又豈是你叫的回來的?“叫魂”只是表達了大人對孩子的關心和寄托。在孩子方面,通過“叫魂”這件事,他或她就會想,我家裡人是很喜歡我,關心我的,心理上會得到極大的安慰財神廟台中,逐漸會忘卻這件不快之事;如果孩子受驚嚇之後,大人不聞不問,甚至呵斥之,那麼孩子的心理就會深深受到傷害,並認為大人討厭他,從而會對父母或其他家人產生仇視。因此,“叫魂”能使孩子更熱愛父母、家庭。孩子和家人之間建立起一種健康的親子關系,有利於幼兒人格的健康發展。
中華民族很早就注意到了幼年經驗對人的個性和心理疾病均有重大影響從心理分析的角度講“叫魂”,我們中華民族早就注意到了幼兒時期受到的心理創傷,如果當時沒有及時有效地治療,可能會影響他的人格健康發展,這種創傷的影響會潛伏在五路財神廟他內心深處,可能導致成為日後神經症疾病的根源。
孩子和大人在認識水平上是有很大差別的。所以幼年期心理創傷並不是出自成年人的評判,並非以成年人的體驗為標准的,而是從兒童眼裡看的,是幼兒的自我評價,有些事在我們成年人來看是非常幼稚可笑的,在幼兒眼中卻非同財神廟尋常。被狗嚇了一跳,對大人來說,根本不會當一回事,在小孩心裡,卻留下難以磨滅的痕跡。中國自古便有“三歲看七歲,七歲看終生”的說法。幼年的創傷經驗若當時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就會被潛抑到無意識中成為日後患病的症結或根源。
- Mar 27 Wed 2013 09:30
“叫魂”“收驚” 專家說有心理學依據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