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拉薩關帝廟復制“清乾隆銅鐘”

“清乾隆銅鐘原件已經200多歲,敲不響了。為了保護文台中關帝廟物,我們決定對它進行入庫修繕。復制的銅鐘,將放在關帝廟原來的位置上,供游人參觀、祈福。”西藏自治區文物局副局長劉世忠說,這回一共復制了兩個,除了放在關帝廟外,還將放在博物館內,供游人參觀。
 銅鐘底部直徑1。台中拜財神05米,高1。36米。銅鐘看上去舊舊的,好像蒙了灰。“這是工藝的需要,要復制成和原件的感覺一樣。”南京金陵古藝術青銅研究所所長王豐陵說,如果復制普通銅鐘,15天就差不多了,這兩個鐘卻花費了4個月左右。“原鐘已經不響了,表面有的地方發黑了。我是根據網路拜拜原鐘的4張老照片復制起來的。”
王豐陵采用明清泥範制作工藝,對古鐘進行復制。在復制過程中他發現,原鐘設計很精巧,不僅有藏傳花紋,還有道家八寶、文房四寶,以及漢字銘文,充分體現了滿漢藏文化的交融。
  
  但是,原鐘在制作過程中有缺陷。一般的鐘,在頂部只有一個用於發音的天門,但原鐘居然有5個,4台中財神廟小1大。“在一般人看來,鐘都是發補財庫方法出‘當當’聲,其實工藝略有不同,鐘聲就不好聽了,甚至敲不響。”王豐陵說,原鐘是在四川制作的,天氣潮濕,所以制成時,就有點“啞”。怎樣才能讓新鐘和原鐘長相一樣,但聲音不“啞”呢?王豐陵琢磨了很久,在制作上,把原材料做了一點小修改,而“天門”依然留著,一個也不少。
“原鐘是拉薩磨盤山關帝廟的,這些年,我們對關帝廟進行了修繕。作為補財庫關帝廟的珍貴文物,清乾隆銅鐘不適合在室外展出了。這個復制的鐘運到拉薩後,原鐘就要入庫‘休息’。”劉世忠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生活點滴 的頭像
    生活點滴

    生活點滴

    生活點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