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站名新英文翻譯有沒有以人為本?
諸如站牌、路牌等標識裡在中文漢字的基礎上再添加英英文翻譯語的主要目的自日文翻譯然不是給中國人看,不是為了給國人一個學習英語的機會,而是主要給來自五湖四海的外國人士帶來一種方便和服務。
既然火車站英語標識的主要受眾面是外國人,那麼筆者認為對於路名、站牌的翻譯就更應該從外國友人的理解、習慣、認知以及所譯詞語本身的漢字含義的角度出發來。比如說“北京西”中的“西”字,其含義是一個指明方向的方位詞,而“中關村”的“中”字則並不代表中央和中間。那麼,對“北京西”的“西”的翻譯就應當為“west”,這樣外國友人就能很清晰地知曉這一站的位置,而如果翻譯成“xi”,將“西”字和“北京”一起合並單元格而成為單獨公證的一個新生詞語,那麼就等於是全然刪除了“西”字的方位意思。要知道,即使沒有英語翻譯,“北京西”所想告訴中國乘客的也是站點方位的意思,而不是有一個甚至可以被念為“北-京西”的地方。那麼怎麼到了英語翻譯時就拋棄了英文翻譯網指明方位的重要功能呢?這顯然會導致外國人以及中國日文翻譯網人都有些暈頭轉向,使得這一中外結合、英語拼音結合的翻譯詞有些不倫不類,最終的情況就是中國人和外國人都看不懂,導致新的鐵路車站站名的英文譯法,更像是個拍腦袋的決定
此外,鐵道部門的這一規範沒有和地方的相關標識,比如地鐵站的站名翻譯一起同步,這就可能更會引起不少外國人士的迷茫,這“北京-西”和“北京英文翻譯中文西”到底是一個地方還是不同地方呢?作為國際性大都市的對外窗口,顯然這種標准的互相不一致有些不妥。
反過來想想,如果中國人去美國,其路牌上的中文標識一會是“華爾街”,一會兒是“牆街”,或者紐約有時翻譯為“紐約”而有時又譯成“新約克”,難道不會讓人心裡極為迷惑嗎?
路名、站牌的翻譯雖然只是小事,但其實更體現的是一個國家、一個地方的服務意識,雖然翻譯可以多種多樣,但我們更應當從受眾面的角度以人為本地來考慮問題,給予他們便利而不要給人造成迷茫。
如何讓標識發揮更好的作用,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迷惑性?其實在制定標准的時候,相關部門可以更多地聽取公眾,包括外國人士的意見或建議。說穿了,他們看得懂,看得輕松,這標識才有意義。
- Oct 12 Fri 2012 09:31
火車站名新英文翻譯有沒有以人為本?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