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悅然:我為什麼翻譯特翁的詩歌?
我今天的任務是告訴你們我為什麼翻譯特翁的詩歌。特翁就是去年獲得英文翻譯諾貝爾文學獎的瑞典詩人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他的姓名太長了,我以後管他叫托馬斯或者特翁。我比八十一歲的托馬斯大八歲,所以"特翁"這個稱呼也許不妥當。我知道有人會問我:你為什麼翻譯特翁的詩歌?我就回答說:因為我認為他是一個非常好的詩人。你為什麼認為他是一個非常好的詩人呢?因為我很欣賞他的詩歌。你為什麼欣賞他的詩歌呢?因為我認為他是一個非常好的詩人。
這很荒誕的問答的目的是表達我個人的意見:文學的欣賞是出於主觀想法的。因此你不能說"特翁是一個非常好的詩人",你只能說"我認為特翁是一個非常好的詩人"。你通過五官所感知的都是主觀的。我最喜歡的四川菜是什麼?麻婆豆腐。為什麼呢?因為好吃。有什麼好吃呢?很辣。怕辣的人肯定不會欣賞,怕不辣的人肯定會欣賞。
我欣賞他讓我醒過來的驚訝的隱喻,我欣賞他引用古代希腊與羅馬的詩律表達生活在現代的人的樂趣與焦慮。我也欣賞他有時候用禪宗法師的超現實主義的觀點來安慰他的讀者。
1940日文翻譯年代末,托馬斯還沒有高中畢業,他在愛好文學的同學們自己編的雜志上發表了十首詩。除了一個例外,這些作品都是瑞典的讀者1940年代所偏愛的自公證由詩。在唯一的例外,年輕的詩人創造了一種獨特的六言詩,每句包括三個揚抑格的節奏:támta,tá英文翻譯網mta,támta:
有人會問我說:"你是瑞典人,你會閱讀特翁的原文,這對你來說應該是夠的吧?"我的回答是不夠。我不是中國人,可是我讀過相當多中日文翻譯網文文學英文翻譯中文著作,從上古時代到現在。我每一次讀一篇我非常欣賞的作品,我願意把它譯成我自己的母語。為什麼呢?因為我願意讓我的同胞們欣賞我自己欣賞的文學作品。
我恨不得把我所欣賞的中文文學作品譯成瑞文,可是那當然是做不到的。我必得選擇。我經常選的不是個別的著作,而是一個作家的所寫的最主要的作品,像聞一多先生的兩部詩集《死水》和《紅燭》,和艾青的最主要的詩歌。北島的詩我翻譯過百分之九十五,我翻譯過高行健的兩部小說《靈山》和《一個人的聖經》,他所寫的短篇小說和他十八出戲劇中的十四出。沈從文先生和兩位山西作家李銳和曹乃謙的作品我翻的比較多。
- Oct 26 Fri 2012 09:29
馬悅然:我為什麼翻譯特翁的詩歌?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