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高考文言文的正確翻譯方法:忠於原文

把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是傳統的考查方法之一,它把英文翻譯網對語言表達形式的考查與文意內容的考查兩個方面緊密地結合起來,因而是高考文言文閱讀中綜合考查的有效手段。這類考查既可以采用客觀性的選擇題型,也可以采用主觀性題型,直接要求考生翻譯句子或語段。

翻譯文言文不是能讀懂文本就可以輕易做到的,因為心裡邊明白不等於嘴上能夠說出來,嘴上能說出來不等於筆下能夠寫出來,英文翻譯它還涉及現代漢語的書面表達能力問題。有利於考查考生真實的閱讀能力,有利於促進考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幫助考生有效地進行文言文翻譯練習

將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通常講究信、達、雅。所謂信,指的是忠實於原文。原文講的是什麼意思,譯成現代漢語後應能如實傳達出原文的日文翻譯意思,不能隨意增減文意,更不能曲解。所謂達,指的是譯成的話要符合現代漢語的規範,要文通字順,不能夠雖然忠實原文,卻譯得句子拗口,令人難讀或難懂。至於雅,則是比較高的要求,指的是譯成的現代漢語具有較高的表達水平,不但能忠實於原文,還能把原文的意蘊較好地傳達出來,文筆流暢優美。


從高考的特點與考查的目的出發,古文的翻譯總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所謂直譯,就是將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實到譯文之中,要譯出原文用字造句的特點,甚至在表達方式上也要同原文保持一致。例如:2002年全國語文高考試卷公證第16題(2)“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必須翻譯成:“到死的時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為(他)竭盡哀悼。”譯文中括號內的文字是根據文意增補的。而原文中“及”“盡”兩字,應正確理解為“到……時”、“竭盡”才算落到實處。所謂意譯,則是根據原文表達的基本意思來進行翻譯,不拘泥於字字句句的落實。從高考的特點來看,固然要考查學生對文言文閱讀的宏觀上的掌握,但更要求考生能夠從微觀上了解並熟悉古代漢語字詞句式等語言知識。因此,命題者一般來說總是立足於要求考生采用直譯的方式,只有在難以直譯或直譯後表達不了原文意蘊的時候,才酌情采用意譯為輔助手段,如上文所舉“波瀾不驚”的例子。

1。注意借代,比喻等修辭手法的處理。如:“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金戈鐵馬”,借代精銳的部隊;“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檣櫓”,借代曹操戰船,這裡借代曹操水軍;“金城千裡”,“金城”在文中比喻堅固的城牆,而不能譯成“金屬築成的城牆”。

2。注意古人行文中一些委婉的說法。如“方與將軍會獵於吳”,“會獵”是決戰的委婉說法;再如“權起更衣”,“更衣”即上廁所。

3。注意准確翻譯“互文”現像。如“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實際應是“不以物喜,也不以物悲;不以已悲,也不以己喜”;又如“秦時明月漢時關”,即“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生活點滴 的頭像
    生活點滴

    生活點滴

    生活點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